因为绕着走更危险,并不是古人不想绕,而是不敢绕,也不能绕。所以大多数情况下,古人都会选择直接攻城,这样看似很笨,实际上却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己方的安全与胜利。
比如,横扫欧洲大陆的蒙古铁骑,在攻打南宋,无法攻破襄阳城时,也没有选择绕道,而是足足攻打了六年,直到襄阳城破,才长驱直入,灭了宋朝,就是因为他们承担不起绕道的风险。
下面,我们绕道到底有什么风险。
在古代,可没有今天的高速公路,除了各个城池之间的官道,几乎没有别的路可走,而且只有官道才平坦开阔,适合大部队快速行进。
而我们国家的地形地貌,整体来看,山地丘陵特别多,森林植被特别茂密。所以,如果想绕过城池,势必要跋山涉水。
如果人少还行,可古代攻城掠地,是要带大队人马的,粮草辎重也特别多,想要独自开辟出来一条路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在兵法上,讲究兵贵神速,如果绕路,会导致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,同时战线也会拉得更长。
而对方更熟悉附近的地形,万一发现了己方的意图,派出奇兵,可以随时拦腰折断己方队伍,导致己方兵败。
另外,就算想办法绕过了城池,成功向下一目的地进发,还会导致己方陷入孤军深入的局面,把后背留给了敌人,相当于主动进入了对方的包围圈之中。
很容易导致己方被前后夹击,如果真的面临这种腹背受敌的局面,不但粮草补给跟不上,更重要的是,援军很难过来支援,最终会导致全军覆没。
所以,绕城而行,看似风险更小,实际上是极度危险的一招;而循规蹈矩的攻城,虽然表面上看非常惨烈,反而风险更低。
并且,攻下城池后,可以提供充足的战争补给,古代的城池中有着丰富的资源,比如,粮草、兵器、士兵等等,都可以为我所用。
可以说攻下了城池,也就获得了一个超级“补给站”,使己方能够更放心的向前进发,万一前路遇阻,也可以随时回撤到城中休整,相当于多了一个“战略堡垒”。
同时,古代的城池,大多建立在重要战略地带,往往易守难攻,可一旦攻下来,就可以取得重要的战略意义,能够鼓舞己方士气,削减敌方意志。
有时候,往往一座城池的得失,会影响整个战争的局面。比如,诸葛亮北伐时,因马谡大意轻敌,致使具有战略意义的街亭失守,进而导致了诸葛亮不得不撤军,宣告北伐失败。
当然了,在古代战争中,也有一些绕城行军的例子。比如,朱棣靖难之役,攻打济南时,因久攻不破,就绕城而行,直取南京。
可朱棣敢放弃济南,长驱直入,也是有特殊历史条件的,当时各地藩王及守将,大多不愿陷入皇家内斗之中,自然不会有人主动攻击他。
综上,古人其实并不傻,他们之所以大多数情况下,只能选择攻城,是受限于当时历史条件的。因为就算古人克服孤军深入的危险与无后勤补给的窘境,古代士兵的训练水平和人员装备,也很难支撑他们翻越高山、穿越沙漠、走过无人区……
华风扬是一家创业点子分享平台,在这里提供互联网创业项目,以及引流推广、网络营销、实操案例分享,需要网上创业点子那就上华风扬,找项目,学推广就来华风扬!